雲林縣西螺鎮吳厝國小健康中心使用規則
一、健康中心為健康服務、健康諮詢、健康照護之場所,為使全校教職員工及學生均得 以充分利用,特訂定此使用規則。 二、健康中心服務時間:上午七時三十分至下午四時三十分。 三、進入健康中心應放輕腳步、不得大聲喧嘩及推擠,並保持環境整潔。 四、健康中心之醫療器材及藥品,未經許可不得擅自取用。 五、師生借用醫療器材應經護理師同意並填寫借物登記簿,用畢後立即歸還,若有損壞 照價賠償。 六、學童因傷病至健康中心處理時,傷病輕者應讓急病或傷重者優先處置。 七、學童因不適須留置觀察時,以不超過1小時為原則。 八、為避免影響學童之學習與休息,除緊急傷病或特殊情形外,請學童儘量於下課時間 至健康中心進行傷病之處置。 九、護理師因事請假無法提供照護處理時,由各班導師或職務代理人依緊急傷病處理辦 法提供傷病學童妥善之照護。 十、健康中心為一執行緊急處理之場所,依護理人員法規定,除有醫師處方外,不得進 行侵入性治療,如:給口服藥、注射或關節脫臼之復位…等。
腸病毒注意事項
腸病毒防治 腸病毒世界各地都有,主要為食入被腸病毒污染的食物,或接觸病人的口鼻分泌物、飛沫等途徑傳染。感染腸病毒後大約二至十天以後才會出現症狀,病程為七至十天,典型症狀為口腔、手掌、腳掌出現水泡、潰瘍,可能合併發燒。大多數感染者,沒有臨床症狀或臨床症狀極為輕微,大部份幾天之後就會自然痊癒。 目前腸病毒中,除了小兒麻痺病毒以外,沒有疫苗可以預防,所以勤於正確洗手、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,流行期間儘量避免出入擁擠的公共場所,玩具經常清洗,注意環境衛生及通風,以減少被傳染的機會,才是預防的基本方法。 若出現不尋常的嗜睡、持續嘔吐、發燒、活動力降低、呼吸急促、全身無力、四肢突然發生無力性麻痺及心跳加快等症狀,都必須馬上就醫。 | |
什麼是腸病毒? 腸病毒是一群病毒的總稱,包括23型A群克沙奇病毒、6型B群克沙奇病毒、3型小兒麻痺病毒、30型依科病毒及最後發現的68至71型腸病毒,一共有六十幾種病毒。 腸病毒是不是只有台灣地區才有?在什麼季節流行? 此種病毒世界各地都有,通常在夏季、初秋流行,台灣地區因位在亞熱帶,所以全年都可能有感染之發生。 腸病毒是怎麼傳染的? 病毒的傳染常因成人自外面帶回,經由接觸或以飛沫方式感染家中幼兒而造成:也可能經由接觸無症狀帶病毒家長或病人的口鼻分泌物、咳嗽、打噴嚏飛沫,或吃進被含有病毒之糞便所污染的食物而受傳染,玩具常成為幼兒間傳染的媒介,尤其是帶毛的玩具更容易因接觸幼兒口鼻造成大量病毒感染而發病。傳染力始於發病的前幾天,在咽頭(喉嚨)與糞便都有病毒存在,而其腸道的病毒排出時間可以持續數週之久。一般而言,在發病後的一週內傳染力最高。它們在家庭中有很高的傳染率,在人群密集的地方,也較容易發生傳染。 得了腸病毒會有什麼症狀? 感染病毒後大約二至十天以後才會出現症狀,但是大多數感染者,沒有臨床症狀或臨床症狀極為輕微,而大部分病例過了幾天之後就會自然痊癒。典型症狀為口腔、手掌、腳掌出現水泡、潰瘍,可能合併發燒。病程為七至十天。極少數個案,有可能發生無菌性腦膜炎、腦炎、心肌炎、心包膜炎、肺炎、麻痺等併發症。 什麼情況下,必須要 馬上看 醫師? 有不尋常的嗜睡、肌躍型抽搐(類似受到驚嚇的突發性全身肌肉收縮動作)與持續嘔吐。其他嚴重併發症的前兆包括:持續發燒、活動力降低、煩躁不安、意識變化、昏迷、頸部僵硬、肢體僵硬、抽搐、呼吸急促、全身無力、心跳加快或心律不整等,都必須馬上就醫。 孕婦感染腸病毒,會不會生下畸形兒? 目前並無證據顯示腸病毒有導致胎兒先天性畸形的可能,但孕婦須避免感染的風險,以預防生產時感染給新生兒。 腸病毒有沒有特殊治療藥物? 目前並沒有殺死腸病毒的特效藥,一般都是針對發生的症狀,採取對症療法。另有一些藥廠發展出可以抑制腸病毒的藥物,其作用機制大多是抑制腸病毒對於人類細胞的感染能力。這些藥物在國際間都還在初期的試驗階段,尤其是對於小孩的安全性,都還沒有經過適當的評估,所以還無法使用。 感染過腸病毒之後,有沒有免疫力?以後會不會復發? 得到某一種腸病毒感染以後,至少會持續有數十年的免疫力。所以對於同一種病毒而言,不會復發。但是有幾種腸病毒會引起同樣的手足口病或庖疹性咽峽炎,所以有的人會得到一次以上的手足口病或庖疹性咽峽炎。 腸病毒感染之致命機率有多高? 大多數腸病毒感染者,症狀都很輕微,甚至沒有症狀。民國八十七年台灣地區腸病毒流行時,雖然專家對感染致死率的推估不同,但是一般的估計是在十萬分之一到萬分之一之間,雖然感染腸病毒以後,99.9%以上的患者都會恢復,但當年由於致病的是腸病毒71型,造成相當震憾,因此認識腸病毒及暸解其傳染途徑,避免感染的風險是刻不容緩的。 要如何來預防腸病毒? 目前腸病毒中,除了小兒麻痺病毒以外,沒有疫苗可以預防,所以勤於正確洗手、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,減少被傳染的機會是預防的基本方法。 (一)正確的洗手方法如下: 濕、搓、沖、捧、擦 濕:在水龍頭下把手淋濕 搓:和水搓揉起泡約二十秒(搓手心、手背、手指尖) 沖:將雙手沖洗乾淨 捧:捧水將水龍頭沖洗乾淨 擦:用乾淨的毛巾、擦手紙將手擦乾或用烘手機將手烘乾 (二)流行期間儘量避免出入公共場所,不要跟疑似病患(家人或同學)接觸。 (三)注意環境衛生及通風。 (四)罹病之學童,宜請假暫勿上課,接受治療並好好休息,同時也可避免傳染其他學童。 (五)增強個人之免疫力,請注意營養、均衡飲食及運動。 紅眼症防治指南行政院衛生署 疾病管制局 台灣眼科醫學會提供
何謂「紅眼症」? 此病為流行性角結膜炎的俗稱,大多由濾過性病毒所引起之急性感染,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,但以夏秋交接季節較常見,往往引發流行,又稱為流行性角結膜炎。 症狀與病程經過 病患往往有接觸史,約經5~7天潛伏期後發病,症狀包括: 病患自覺眼睛刺痛、灼熱、怕光、易流淚、異物感、霧視。病人的 眼結膜因充血而呈鮮紅色,有時會有結膜下出血, 眼睛產生大量黏性分泌物,少部分人會出現耳前淋巴結腫大、壓痛。通常症狀於4~5天達到高峰期,之後漸漸消退,全部病程約於二至三星期後痊癒。 傳染方式 直接接觸病人的眼睛分泌物,或間接接觸,即接觸污染環境表面或器具如毛巾、臉盆、水龍頭、門把等後又碰觸自己的眼睛,所以手部衛生最重要。 潛伏期與可傳染期 潛伏期為5-12天,可傳染期為症狀發生前1-2天至症狀出現後14天。 預防方法 1. 注意雙手清潔,常用肥皂洗手,確實按照「濕搓沖捧擦」洗手。 2. 不要用手去揉眼睛,必要時用乾淨毛巾、小棉棒或衛生紙擦拭。 3. 不要共用毛巾。 治療處置 病童宜盡量在家中休息,減少出入公共場所,注意處理眼睛分泌物,常用肥皂洗手,避免傳染給他人。家長幫病童點眼藥前後亦要確實洗手以避免傳染。治療上可用類固醇眼藥來減少發炎反應並減輕症狀,應請眼科醫師診治及追蹤病情,病狀一般可在三至五天後逐漸緩和。 流鼻血的處理
流鼻血通常是因為用手指挖鼻孔或鼻部撞擊所引起,最常見的是由於鼻竇部位靜脈微血管破裂所造 成的出血,用簡單的處理即可止住,不必擔心 。 處理方法: 1.先安靜坐下將頭部稍微往前傾。(切勿將頭往後仰因鼻血流入喉嚨時, 較易引起嘔吐。) 2.冷敷鼻部。 3.以較有力的一隻手拇指及食指壓住鼻翼約10分鐘再放開。
所以小朋友當你流鼻血時,你身邊又沒大人幫你時,你應該知道該如何處理了吧! 腹痛病患注意事項
一、飲食指導: *有嘔吐後情形,應暫時不要吃東西。 *避免油脂及油炸的食物。 *直到症狀改善,才改吃清淡飲食。 二、如果有下列情形請就醫: ◎疼痛加劇、或是疼痛部位改變,痛的情形改變。 ◎疼痛部位有『反彈痛』者。 ◎持續發燒或者寒顫厲害,呼吸急促。 ◎嘔吐物、排便、尿液中有血。 ◎肚子(胃部)漲大或變大。 ◎解便次數太多或黑便或不能排氣。 認識頭蝨
頭蝨是皮膚病的一種,為了避免感染頭蝨而影響學童的健康,近一步可能傳染給學校的學童,請轉告家長注意小朋友的個人衛生。 頭蝨屬於蝨目,僅寄生於人類,依吸血維持生命。有六隻腳,它會用它那強而有力的六隻腳緊緊的抓住頭髮,用嘴巴吸血,成蟲的生命約有10-30天,繁殖力很強,雌蟲每天產下5-6粒的卵,一生可產100粒以上。 (一)如何發現頭蝨? 請接受檢查的人,將後頸部的頭髮翻起,如果有疑似的蝨卵,用中指輕彈,如果彈不掉的話,再以大姆指與食指順著髮根拉出蝨卵,以指甲扣壓,如果有水分流出或聽到聲音即是蝨卵。 (二)傳染途徑: 1.頭蝨一般不會以跳躍的途徑感染,須經由頭與頭直接接觸傳染。 2.由接觸患者的梳子、髮夾、帽子、頭巾、椅背等間接傳染。 (三)症狀: 1.頭皮發癢,癢是最主要的症狀。 2.在髮根可見細而白的蝨卵,分泌物多時頭髮黏著呈束狀,具惡臭。 3.睡不安穩,頭皮常有莫名的搔癢感。 4.頭皮發炎皮膚過敏病狀,常因劇癢搔抓引起濕疹或細菌感染,尤其是後頭部、後頸部及側頭部,偶有後頸部淋巴腺腫大。 5.有可能感染其他疾病如回歸熱,斑疹傷寒。 (四).預防 1.不使用他人的梳洗用具。 2.養成良好的清潔習慣,常洗頭,至少每週一次。 3.不與患有頭蝨者接觸,避免傳染。 4.定期接受檢查。 (五)治療中注意事項: 1.治療中,梳子須清洗。枕頭套、枕頭、床單、被單、帽子等,曝曬太陽6小時以上、用熱水煮過或烘乾機烘過,以防止由衣物、寢具再度感染。 2.家庭成員有感染者需同時接受治療。 3.併發濕疹皮膚炎和化膿性感染時,需一起治療。 4.搔癢感在蝨蟲被殺滅後仍會持續一段時間。 5.過度使用滅蝨藥劑容易引起刺激性皮膚炎,請依醫療人員指示使用。 6.預防方法:常洗頭;不要與人共用帽子、毛巾、梳子、枕頭、寢具等。 嘔吐腹瀉病患注意事項
※第一天多補充水分或清湯果汁,但嘔吐後30分鐘內暫勿進食。急性嘔吐腹瀉第一天,請盡量讓腸胃休息,減少油膩、易產氣食物、乳製品及避免過量飲食。 ※第二天起觀察腹瀉改變情況,可逐漸恢復飲食先流質→稀飯→軟質。 ※經常洗手避免疾病傳播。 ※有以下情形應儘速至醫院求診 ○持續腹瀉超過三日,且每日超過五至六次。 ○發燒發冷,劇烈腹痛。 ○嚴重嘔吐無法進食。 ○皮膚乾燥,小便較少。 ○嘔吐物出現血絲,黑便、血便或草莓醬狀便。 頭部外傷病患注意事項
即使沒有明顯而嚴重的腦部傷害症狀,只要是頭部受傷,均有可能在數小時、數日、甚至一二月後產生神經症狀或顱內出血。 受傷後七十二小時內是最重要的觀察時期,如果有下列症狀產生則必須速與醫師連絡或住院檢查: *昏睡或無法叫醒(意識逐漸不清)。 *噁心、嘔吐。 *劇烈頭痛、頭昏。不尋常煩躁不安。痙攣。 *眼睛症狀:兩側瞳孔不等大,不正常的眼睛震顫、複視與視線模糊等。 *一側肢體運動困難、乏力,感覺遲鈍或行走困難。 *注意力不集中或性格改變。 *脈搏呼吸不規律。 注意事項: *受傷後二、三月內切忌飲酒。 *水分攝取量宜為平常人八成左右。 * 除非醫師囑咐,否則不要自行服用阿斯匹靈或百服寧更強止痛藥,也不要服用安眠鎮靜劑。 傷口縫合照護注意事項
一、保持傷口和敷料的乾淨與乾燥 二、傷口有出血情形先緊壓敷料直接加壓止血,如出 血仍無法停止應速返診就醫。 三、傷口出現以下症狀請儘速就醫: *發燒或畏寒;傷口腫脹;傷口疼痛加劇。 *傷口周圍皮膚發紅或發熱。 *傷口有液體或分泌物流出。 四、拆線時間依縫合部位及癒合情形而定。 |